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垃圾分类如火如荼 利用率却上升缓慢 这个国家经验值得借鉴

行业动态

垃圾分类如火如荼 利用率却上升缓慢 这个国家经验值得借鉴
2019-06-14 11:12:16

  “每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大于2亿吨;还有1500多个县城产生接近0.7亿吨的垃圾。总体来看,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在4亿吨以上。”这是住建部两年前发布的城市垃圾统计数据。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超过65亿吨,侵占约35亿平方米土地,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被迫将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导致垃圾二次污染。

  垃圾数量持续走高,问题愈加严重,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密不可分。近些年,国家逐渐意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2017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为生活垃圾分类制定了具体路线。《方案》出台之后,各省市纷纷响应,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垃圾分类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进入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增速控制在4%左右;重庆市提出,到2020年底,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试点的街道比例达到50%。此外,宁夏银川、贵州贵阳等西部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是进展缓慢,收效甚微,问题到底出在何处?

  事实上,垃圾处理是分类、回收、利用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垃圾分类只是前端的重要一环,最终处理结果如何,还是要看垃圾的利用率,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垃圾分类过后,回收混乱,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让前端的分类成了徒劳,垃圾数量才会居高不下,垃圾处理问题才会进展缓慢。

  在垃圾转化利用方面,瑞典位于世界前列当之无愧。据了解,瑞典是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统计显示,欧盟平均每年需要处理的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占总量的38%,而在瑞典这一数据仅为1%。也就是说,瑞典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99%,其中36%被回收使用,14%用作肥料,49%焚烧后转变为能源。

  据分析,瑞典在垃圾处理方面走在世界前端,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深刻的分类意识

  瑞典的垃圾分类意识是从学前教育就已经开始培养,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完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后,不仅在生活中“从我做起”,还会以身作则,监督家长们一起执行。孩子家长共同发力,有效促进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此外,瑞典不仅注重对本国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对移民和游客也是不遗余力。

  2. 健全的回收机制

  瑞典的垃圾分类细致入微,具体有纸质包装盒、玻璃包装、金属制品、印刷品等近十种分类标准,垃圾承包商每周会派出清运车对居民分类好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有害垃圾则由专车负责。瑞典的垃圾清运费遵循按量计费的原则,住户产生的垃圾越少,所需要缴纳的费用也越低。分类后产生的垃圾要远远少于未经分类的废弃物总量,因此民众将垃圾分类进行得越彻底,支付的清运费也就越低。

  3、先进的焚烧技术。

  提起垃圾焚烧厂,我们都会有气味难闻,环境脏乱的刻板印象,而瑞典的垃圾焚烧厂清洁无味,粉尘全部吸附,二噁英排放接近于零。为避免垃圾焚烧产生的PM2.5带来的空气污染,瑞典的垃圾焚烧厂在燃烧产生的气体中灌入冷却水,然后用净化设备层层过滤,直至符合欧盟标准后再排入大气。

  政府环保部门和公众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监督管理。此外,为化解市民对垃圾处理的刻板印象,瑞典的垃圾焚烧厂在环保的同时追求功能多样性,成为市民观景、健身和聚会的城市公共空间。

  瑞典在垃圾处理方面的成功绝非偶然,是他们全国上下从意识到行动,从专研到实践,一点点擿植索涂,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关于我国的垃圾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垃圾变废为宝。

(新闻来源:环保在线)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公司资质                               更多..

工程项目状态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