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上海摁下垃圾治理快进键 精细化全程分类成重头戏

行业动态

上海摁下垃圾治理快进键 精细化全程分类成重头戏
2018-08-02 13:31:31

  未来三年内,上海全力塑造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作为城市垃圾管理的核心,垃圾分类贯穿到整个生活垃圾的全过程,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完善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同样是保障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值此发展背景,自2011年起,上海开始推进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连续7年将此项工作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推进。

  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在生活垃圾分类领域推出重磅举措,提出到2020年底,上海将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其中,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接近6971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4.78%。

  来自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消息称,此次《行动计划》更加注重全程分类,围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多个层面。根据《行动计划》,上海将在2020年前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将远超3.17万吨/日。迄今,上海实际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仅2万多吨/日,距离2020年的目标,任重道远。

  源头不分类,末端就无法分类处置,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产生垃圾的源头是重中之重。按照“建体系、整区域、提能力、重实效”的思路,在原来一个小区、一个单位分头推进的基础上,上海将实施整街镇或整行政区的全面推进方式,构建既完整又具有规模化的收集运输处置管理链。针对分类类别,量化分类实效,明确了居住区达标比例、干垃圾量控制目标、湿垃圾和可回收物量的分类目标,更加注重精细化分类。各项指标任务细化至年、责任落实到区。

  生活垃圾分类,源头是重中之重。在细化全程分类行动计划方面,6个区将率先整区域推进,将按照“四分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对垃圾准确进行分类和投放。根据上海垃圾含水率高的特性,严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湿两分类,鼓励资源回收。未实施整区域的地块,则将至少选取2个街镇进行整区域推进。截至目前,上海垃圾分类还处于零散化状态,多在一个小区或是公司施行。

  如果源头分类了,转运和处置环节却不分类,垃圾混装混运混处,这样的分类就是“白忙活”。针对这一发展短板,《行动计划》提出,规范源头到末端的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完善全程分类物流体系。首先将用3年时间对全市超过1.67万个分类垃圾箱进行改造。结合“两网融合”系统建设培育资源化利用主体企业,重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落实单位和居住区物业的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属地街镇的推进责任、作业企业的收运责任、中转环节的监督责任、末端环节的分类处理责任。

  而在“十三五”这一关键时期,上海还将通过制度法规进一步健全垃圾分类。目前,上海正在积极开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市人大已将条例作为2018年正式立法项目。同时上海还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面向公众的垃圾分类混装混运监督举报平台,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监督。

(新闻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公司资质                               更多..

工程项目状态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