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为产业“造血”试水 光伏扶贫牵引发展新契机

行业动态

为产业“造血”试水 光伏扶贫牵引发展新契机
2018-04-11 15:28:46

  追风逐日的脚步,随着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越来越快。纵然,风电和光电利用历史悠久,真正成建制、成规模,被写入新能源发展大纲并没有那么长。

  一方面,受制于“风光”利用技术,另一方面,受制于“风光”利用水平。就以太阳能为例,大型发电站建设限制多,且面临严重的消纳渠道受阻问题。当此基础渐趋饱和之后,光伏产业开始另辟蹊径。

  这也是当前态势下,“光伏+”生态圈被业界大为推崇的原因。无论是哪种结合方式,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支架、光伏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总能找到用武之地。尤其是光伏与扶贫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政策支撑的双向叠加优势。

  有人说,“光伏+扶贫”无异于凭空造血。房顶的资源是现成的,太阳的光照是恒定的,缺的就是将两者都利用起来的媒介。而按照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的投入和产出比来看,其确实能够为农村振兴战略再添基石。

  因此,国家扶贫政策在前,农村振兴战略在后,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速度增添了双重保障。更进一步还可以看到,农村光伏电站建设只是开始,以此为起点向“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牧业”等方向延伸正在常态化。

  2018年4月9日,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在肯定光伏扶贫模式的有效性之余,办法着重强调了几个点:光伏扶贫电站不得负债建设;电站全部收益用于扶贫;优先扶持深度贫困地区;优先纳入可再生能源补助目录;不参与竞价等。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这意味着国家密切关注光伏扶贫取得的有效性成果,逐步引导“光伏+扶贫”走上双赢的正轨。也就是说,扶贫政策给予了光伏发电站建设更为广阔的选择,甚至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那么反过来,也要保证这条产业链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近年来,光伏领域颇受关注的产业分支,扶贫电站建设借助“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的光环迎来了新一轮红利。但是,这并不代表,“光伏+扶贫”的道路就没有任何阻碍。

  最显著的就是,光伏组件性能标准不一,部分参与建设企业经验不足,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后期运维水平普遍不高等。当然,“领跑者”计划也好,“光伏+”模式的创新也好,都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市场资本激励下快速改变着格局。

  总体来看,光伏扶贫的进展还是颇为喜人的。截至2017年,全国200多个县区都已经被光伏电站覆盖。至此,究竟是扶贫政策带动了光伏电站的落地开花,还是光伏电站加快了扶贫策略的推进,其实算是两者皆有之。

  在光伏行业内人士看来,这既然是相辅相成的命题,自然也就是产业重点着眼的区域。更有从业者表示,搭上扶贫这趟高速列车不过是光伏产业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形式之一,未来整个生态圈的扩张大有可为。

  也确实,光伏发电行业,从建设大型电站,到建设户用电站,再到占据棚舍资源,一路延伸至农、林、牧、副、渔的全方位覆盖,个中变化无一不代表了随时代变迁的真意。走的路宽了,用的技术更强了,视野更开阔了,光伏产业的理念才能持续迸发新的活力。

(新闻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公司资质                               更多..

工程项目状态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