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2018-02-05 15:23:06
-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拥有在运行核电机组,总发电量一度占据全世界的16%。而且,有意向开放核能项目的有差不多45个国家,市场规模达到了7.5万亿上下,中国是核能发电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目前,中国核能发电量迈入了全球前三。专家表示,中国核电产业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在打造“走出去”的中国金名片。社评称,我国核电工业体系基本成型,核心设备的制造能力全球领先,多个国家的核能开发需求打开了实质合作突破口。
整个2017年,中国核电对外合作足迹遍布英国、法国、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我国核电产业也在捷克、肯尼亚、泰国、埃及、伊朗、罗马尼亚、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国签署了合作文件。
尤其是我国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对核电产业“走出去”有明显的提振作用。在国内自主化产业体系逐步成熟的当下,核电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电合作热度不减。中核集团甚至预测,“一带一路”核电合作能撬动3万亿产值。
那么,我国核电产业究竟有哪些“走出去”的底气呢?
首先,核能利用的安全性是第一要务,也是我国核电技术层层升级的中心主旨之一。核安全是国际普遍关注的重中之重,我国与多个国家有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国内核电企业在展开境外合作的时候也分外强调安全性。
其次,核能利用品牌正在打响。领先的技术,精良的设备,成熟的服务,多元化模式,高端标准,这都是我国核电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尤其是中国核电产业的三大巨头,中核、中广核以及国核都已经率先树立起了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品牌形象。
不久前,国内核电产业才刚刚爆出大消息,中核集团与中核建的重组申请获批。两家核电央企的兼并将全面夯实中核的全产业链优势,形成多元化的优势互补,打通核燃料、建造、核电设备以及核电运营的多个环节,强化“走出去”综合竞争力。
中广核的“出海”业绩也非常抢眼,目前国际业务已经遍布20多个国家,成功进军老牌核电强国——英国。亚洲、非洲、北美、欧洲等版图,都留下了中广核的足迹,还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实现了“八个最”的突破。
当然,提到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标杆,中核与中广核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称得上是独树一帜。海外许多国家对中国核电的认知都是建立在“华龙一号”基础上的,而装备了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顺利完成了阶段性吊装,开启出口新通道。
就连业界普遍担心的,推动核能发展的金融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了破冰之势。不可否认,核电产业门槛高,一方面鲜有民营资本参与,一方面金融渠道狭窄,核电项目是否能够获得更大范围的投资保障呢?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曾表示,“当前推动核能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将其与全过程的绿色金融结合起来。”我国能源局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关于支持核电技术创新及“走出去”的战略合作协议》,希望以创新驱动我国核电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
虽然,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核电金融支持相较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不过“走出去”倡议可能会很快带来转机。综合来看,我国核电产业确实有“走出去”资本和底气,更有政策利好加持,企业创新护航,唱响国际核电强音,仍符合2018预期。
(新闻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公司资质                               更多..
项目搜索
联系我们
电话:
023-68713198- 13708391618
传真:
023-68713198邮箱:
397863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