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来,一决胜负!动力电池企业规模进一步压缩

行业动态

来,一决胜负!动力电池企业规模进一步压缩
2018-02-01 15:48:05

  业界普遍认为,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这也引发了关于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争夺。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需要在续航里程、降低电耗、能量冲储等方面不断优化,这是对所有涉足该领域的企业的考验。

  因此,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虽然仍呈现上涨趋势,但并不能掩盖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业内人士预计,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规模将在2018年达到顶峰,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行业调整力度。例如,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压倒性胜利。

  产能过剩怎么办?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是以,动力电池行业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优胜劣汰。或布局高镍化三元电池,或研发全固态电池,或锁定新型材料的开发,这都是动力电池企业自谋出路的典型。

  另外,动力电池企业寻求与整车企业的深度合作也有迹可循。这是一种绑定的业务延伸模式,将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联系起来,既有利于进行需求配对,也能够在兼收并蓄中寻求突破。未来,动力电池市场争夺并非一地一隅之争。

  两个关系密切的行业,想要将业务分割开来并不现实。实际上,很多电动汽车厂家已经将动力电池业务一并纳入麾下。

  例如比亚迪,一改动力电池自产自销现状,对外透露,或将拆分动力电池业务,在增大产能的基础上还考虑对外销售。

  例如广汽,正在与动力电池厂商洽谈合资建厂事宜,此前也表示正在自主研发动力电池系统,并且建立了新能源生产基地。

  例如长安汽车,为了探索新商业模式,将目光对准了动力电池,目前已经参股宁德时代,有望加速相关产业链布局。

  例如中国一汽,建立1个电池工业园区,合作2个电池资源伙伴,建立3个电池平台,推出5款电池系统产品被写入“1235”战略。

  当然,上海汽车、北汽、东风、吉利等车企也都相继涉足动力电池领域。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也好,动力电池也好,市场动荡在所难免,行业洗牌最终将提升产业集中度,格局未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实际上,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会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参与混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足以窥产业竞争程度之一角,也无怪乎有机构预测,在落后产能淘汰的当口,企业多面承压,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将从现今的不足100进一步缩水到不足50。从2015年的400多家,到现在四分之一不到,数据说明了一切。

  那么,未来,动力电池行业究竟需要为自己谋一条怎样的出路呢?

  要么,走一条高精尖之路。所谓的高精尖,产品性能优越,产品服务更全,产品匹配度更高,此等条件均可成为动力电池推广优势。现今三元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创新研发的尝试,动力电池产业高端化、精品化也是与国内外其他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本。

  要么,走一条差异化道路。所谓的差异化,并不一定是最佳的性能,或者最好的产品,但一定是有自我卖点的。雷同,这是目前很多市场上的产品都存在的标签,如若要脱颖而出,不是足够好,就是足够特别。这也是一个品牌建设的快速通道,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也是如此。

(新闻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公司资质                               更多..

工程项目状态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