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光储充”技术遭遇高成本瓶颈 如何助力行业升级?

行业动态

“光储充”技术遭遇高成本瓶颈 如何助力行业升级?
2017-11-28 14:13:08

  “光储充”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充电桩产业链企业关注。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充电桩的充电速度和充电设施利用得到极大提高。但是,行业经营情况堪忧,需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

  成本过高是瓶颈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出台,将加快“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的发展。

  国内首座“光储充”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近日在上海松江区建成投运。该充电站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集成了光伏发电、大容量储能电池、智能充电桩充电等先进技术。据统计,“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运行一个多月来,累计售电量达12000余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量2300千瓦时左右,约占总售电量的20%。

  不过,储能成本过高,是“光储充”一体化发展面临的落地难题。深圳永联副总经理杨惠坤表示,目前光伏+电动汽车电池充电项目已经落地,但一直没有把储能加入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储能成本过高。无论是新的锂电池储能,还是动力电池的阶梯次利用,所增加的成本都让企业难以承受。

  “由于储能成本过高,相应的产业激励政策很重要。在海外储能应用主流市场,虽然电价相对较高,但对储能产业有补贴政策,助推了当地储能行业发展。”业内专家表示。

  助力行业升级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国内公共充电桩总数达19.5万个,私人充电桩达18.8万个。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地方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及补贴政策的密集出台,充电服务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提高充电速度和充电设施利用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的核心部件,其特性直接决定了充电桩的输出性能。英飞源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恒功率15kW和20kW系列充电模块。据了解,该系列模块具有恒功率、满载高效、低功耗等优势,能实现50v-750v超宽电压范围输出,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性能。

  探索盈利模式

  不过,充电桩运营企业投入大,成本回收慢等问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领域专家左培文表示,从国外的经验看,先进入公共领域再进入私人领域是比较好的发展模式。比如美国的Charge Point,目前占50%的份额。其在公共充电桩领域份额很高后,才进入私人充电桩领域。

  原标题:“光储充”技术发展升温

(新闻来源:中国证券报 钟志敏)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公司资质                               更多..

工程项目状态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