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京津冀供暖迎来新契机 打造地热利用“雄安模式”

行业动态

京津冀供暖迎来新契机 打造地热利用“雄安模式”
2017-11-08 11:15:40

  雄安新区正建成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全球样板。

  “所谓地热,就是岩石和地下水里面的热。”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契合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有不稳定性,天然气燃烧后仍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汽等排放物,相比之下,地热是最稳定、最清洁的零排放绿色能源。在中国,大量的潜在地热能源尚未被开发利用。走在前列的则是如今被规划在雄安新区内的雄县。

  雄安新区的雄县、容城和安新三县均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地热成为必选项。公开资料显示,雄安新区的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浅、温度高、水质好、易回灌等特点,地热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效率和使用经济性居全国前列,主要以1500-2000米深度为主,其中雄县和容城以灰岩为主,更易被开发,自南西向北东,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逐渐变好,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均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

  据国土部网站此前消息称,主城区采用供热以中深层地热为主,浅层地热、再生水余热、垃圾发电余热为辅。雄安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绝大部分可用于供暖。浅层地温则能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供暖和制冷,可解决雄安新区的供热制冷需求。目前,雄安新区雄县是地热开发利用程度最好的地区,安新县和容城县的地热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潜力巨大。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一种全新的地热利用的“雄安模式”也将逐渐浮出水面。目前,雄县城区基本实现了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成为我国第一个“无烟城”,成功打造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地热应用模式:采取的“取热不取水”方式真正做到取热之后100%回灌地下水,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由于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地热能集中供暖,形成在国内具有样板意义的地热开发利用“雄县模式”,彻底摆脱了冬季燃煤供暖带来的种种问题。截至目前,雄县供暖已经基本实现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零排放”,每年可替代标煤12万吨。因而,雄县的地热利用是中国其余地区的样版。京津冀地区供暖目前以燃煤供暖为主,在大气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地热供暖有望在京津冀地区得到推广,“雄安模式”有望被复制。

  早在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是我国首份地热发展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可拉动投资约1400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8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一些券商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地热能投资规模总量将达到2600亿元。

  根据产业平均水平估算,机构预估雄安新区未来的地热总投资可能超500亿元。勘探、钻完井、地源热泵等设备是受益环节,其中钻完井业务弹性最大。机构据此测算,完成上述目标有望拉动千亿级投资,而雄安新区有望掀起一轮地热资源开发热潮。

(新闻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公司资质                               更多..

工程项目状态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