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2017-10-24 10:52:54
-
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清洁能源产业吸引着业界目光。在陆上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速放缓、陆地经济可开发风资源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海洋正在成为国内风电企业的竞技场。
海上风电对中国而言既是鲜有经验可循的挑战,也是一次引领海上风电革命的机遇。叠加海上风电电价政策明确、建设成本逐年优化以及配套产业链日趋成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上风电发展正进入提速期。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17年中国海上风电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1GW,且2020年的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或达到2.6GW。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国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达到7.5亿千瓦,为陆地风能资源的三倍之多。据中国电力报此前报道,中国大部分海域属于中纬度及中低纬度区域,目前已建好的海上风电场主要分布东海,东海以南的中低纬海域风能密度在200—500㎡之间,也具有开发价值。
由此显示出,海上风电是我国发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正基于此,海上风电能站上能源产业投资新风口,主要是其资源优势明显,且不占用土地、靠近电力负荷中心,是尚未挖掘的宝藏。海上风电可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不仅可以满足东部用电需求,陆、海风电相结合,将加快我国绿色发电步伐。同时,海上风电的发电时间长,设备利用率比陆上风电高了一倍,且有一定规律性,有利于峰谷的调配。
与被限制的陆上风电相比,从2016年开始,海上风电装机实现大幅度增长。2016年发改委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目标规模1000万千瓦,确保并网500万千瓦。在庞大的规划数字下,无论是业主,还是设备制造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制定了远超过去的发展目标。
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63GW,这意味着其未来四年海上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不会低于30%,未来几年海上风电发展空间巨大。丹麦能源咨询公司MAKEConsulting数据预计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海上风电新增并网于2018年迈入吉瓦级,并于2020年达到6.1吉瓦,海上风电发展提速。
与陆上风电项目相比,海上风电项目对于风机运行维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这也成为海上风电发展的阻力之一。此外,海上风电成本比陆上风电成本更高,尤其是基建和电网建设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两倍。由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自然环境,海上风电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也高于陆上风电。
据经济日报此前报道,“我国海上风电发展仍处于初期,勘测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创新、产业融资等方面还不太成熟。”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毕亚雄认为,产业链上下游要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海上风电产业链全面融合发展。因而,技术创新是促成海上风电成本快速下降和性能提升的重中之重。
随着技术的成熟,规模的扩大,加之更大的风能储量和更高的风能质量,海上风电相较于陆上风电,可能拥有更大的成本下降空间以及发展空间。业内认为,当前海上风机规模越来越大,推出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单机容量增长速度以及风场规模增大,规模化效应产生的单机前期成本及后期运营成本都将明显下降,到2020年,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有望接近陆上风电。
(新闻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